王安智:影响代际传承的无形资产
在聆听几位年轻一代企业家分享的过程中,有几点非常触动我的地方,比如邵胜强问大家“真正的财富到底是什么?”修远谈到的“无形资产也需要传承”,姜川在分享当中表达的“很多艺术形式的难以传续”。让我在这些创二代的身上感受到了更丰富的,基于永续与传承的思考维度。
演讲嘉宾:王安智
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
我自己的专业是心理学,今天我也感受到我们年轻的创二代与众不同的心理素质。在此,我为大家介绍一个概念,叫做心理资本。如果我们把金钱、资产称为有形资产,那么我们可以把心理资本称为无形资产。大家知道,我们需要积累有形资产,同样无形资产也需要积累。心理学上这种心理资本包括四个方面,我们可以概括为HERO:H(Hope)――希望;E(Efficacy)――自我效能,意味着我可以,我做得到;R(Resilience)――韧性,就是不放弃;O(Optimism)――乐观,保有乐观的心态,永远觉得会更好。
我将这种心理资本形容成无形的现金流或者说无形资产,我从几位年轻的分享者身上看到了不同心理资本的“货币形式”:在邵胜强身上,H和R显得尤为重要,在病床上的22天里,是“希望”和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建立起的不放弃的决心支撑他一路走过来;在姜川身上,我们更多看到的是E,当他看到那么美的艺术形式的时候,他考虑的不是投入的成本,不是未来衍生一个品牌的艰难,而是立足当下做出抉择――我可以;我记得修远这样说:“一路从基层走上来,除了父辈的培养,自己也要培养自己。”所以在修远身上我看到了O的形式,对更好未来的期待,并为之努力,通过把握各式各样的机会去积累无形的资产。
在本次论坛多个环节的分享中,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年轻一代企业家身上所展现出的坚韧力量。在圆桌讨论“乘风破浪的女儿们”环节中,年轻的女性创二代们谈到,在成长、接班的过程中她们愿意接受各式各样的挑战,展现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,心理上无穷无尽的动力。而在“两代人对话”环节,我们也在一代企业家的讲述中知悉,父母这一辈人,在积累有形财富的同时,也在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的无形资产。通过艺术培训、出国留学,从教育资源的投入上,上一代也持续培养下一代的无形资产。
在林海丹的分享中,我捕捉到一句话特别耐人寻味,“放弃超越的时候就是超越的开始”,我想换一个说法,或许我们也可以说“放弃超越的时候就是创新的开始”。在我们华人家庭的传统观念中,很在乎超越这个理念,一旦家族中有了下一代,就有很多双眼睛在期盼着下一代比上一代更强,希望下一代像自己一样通过拼搏出人头地,“我自己做到这样,希望我的下一代可以做得更好”,这是华人传统文化里带给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。但事实上,如果将两代人的人生看作在同一条赛道中,现实意味着已经有一个伟人跑在前面了,后来者想要超越,就需要承受莫大的压力,而这种压力往往使人害怕,因为没有人喜欢输的感觉。但是在几位演讲者身上,我看到的是创新的力量。
年轻人就不会遇到创新上的问题么?肯定会有的。李宗洋说,他的公司创立两年以后就遇到了创新的门槛,他需要去寻找合作的路径。方舟说“守住传统才可以创新”,这是一种非常不简单的认知。在这个30岁的年轻人身上,我们看到了对上一代的理解。事实上这并不容易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可以理解自己,但现实是下一代常常会逆反顶撞上一代。此外,在传统行业中接班,方舟也做了很多全新的尝试。同样,林海丹创设百俪汇,也历经磨难,尝试创新。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创新者的勇气。
无疑我们希望财富和价值能够跨代延续,在美国曾进行过一项基于7700个家庭、超过20年的跨世代研究,研究中实现成功传承的样本值得关注,这些成功传承的家庭无一例外的都是有形资产、无形资产同时都很充沛。这个结论非常值得中国的财富家庭深思,一般而言,在财富家庭中我们也许拥有的有形资产、现金流很充沛,但是却并没有让我们的下一代拥有充沛的无形资产。所以大家在筹谋财富的延续、价值的创造之时,也需要关注和培育无形资产。一个能够成功传承的人必须是勇敢的人,是不怕失败的人,而且历经失败之后还可以快速翻身。而这些素质都是与充沛的无形资产密切相关。
因此当大家都在关注财富传承的时候,对于每一个家族企业以及它背后的每一个家庭而言,我们还要思考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,我们要同时考虑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积累,这样下一代的未来才会更光明,传承也才更有成功的保证。
来源:《家族企业》杂志